補鐵=補健康?懷孕後期鐵質攝取的重要性與最佳食材推薦

為什麼懷孕後期更需要補充鐵質?

從懷孕28週開始,胎兒的生長速度顯著加快,對氧氣和營養的需求同步提升,而鐵質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。鐵質是紅血球中血紅素的重要成分,負責攜帶氧氣到全身,缺乏鐵質可能會導致貧血,使孕婦出現頭暈、疲勞、氣色不佳等狀況。

懷孕後期的每日鐵質建議攝取量應比一般成人增加30毫克,以確保母體健康,並儲備胎兒出生後前6個月所需的鐵質。胎兒在24週後開始大量吸收母體內的鐵質,將其儲存於體內,因此孕婦在這個階段需額外補充,以支持胎兒的正常發育。

補鐵方式:飲食與營養補充

1. 均衡飲食:天然食物中的鐵質來源

透過日常飲食攝取足夠的鐵質是最理想的方法。不同食物的鐵質含量及吸收率有所不同,以下是常見的高鐵食物:

  • 動物性來源(吸收率較高)
    • 紅肉類(牛肉、羊肉、豬肉)
    • 動物內臟(肝臟、血液製品)
    • 海鮮(牡蠣、蛤蜊、貝類)
  • 植物性來源(吸收率較低,需搭配維生素C促進吸收)
    • 深綠色蔬菜(紅莧菜、菠菜、羽衣甘藍)
    • 豆類(黑豆、紅豆、鷹嘴豆)
    • 全穀類(燕麥、糙米、黑芝麻)

植物性鐵質(非血鐵)較難被人體吸收,建議搭配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,如柑橘類水果、番茄、奇異果,以提升鐵質的吸收率。

2. 鐵質補充品:何時需要額外補充?

即使飲食均衡,部分孕婦仍可能面臨鐵質攝取不足的情況,尤其是以下狀況的孕婦:

  • 貧血(血紅素濃度低於標準值)
  • 多胎妊娠(雙胞胎或多胞胎需求更高)
  • 飲食限制(素食或偏食者)

這些孕婦應諮詢產檢醫生,選擇適合的鐵劑或綜合維他命補充劑。選購時,需特別留意鐵質含量是否符合孕期需求。

如何提高鐵質吸收率?

  1. 搭配維生素C食物:如柑橘類水果、奇異果、番茄,能有效提升鐵質吸收。
  2. 避免與鈣質同時攝取:鈣會影響鐵的吸收,應錯開攝取時間,如避免與牛奶、優酪乳同時食用。
  3. 減少攝取影響鐵吸收的物質:如茶、咖啡中的單寧酸,以及高纖維飲食,這些物質可能降低鐵的吸收率。

鐵質缺乏的影響

如果孕婦缺乏鐵質,可能會面臨以下健康風險:

  • 母體健康影響:疲勞、頭暈、氣色蒼白、免疫力下降
  • 胎兒發育受影響:胎兒生長遲緩、早產或出生體重過低
  • 產後恢復較慢:影響生產後的身體復原,增加產後疲勞與感染風險

懷孕後期是胎兒發育的重要階段,補充足夠的鐵質對於母嬰健康至關重要。透過均衡飲食、多選擇富含鐵質的食物,並搭配適當的營養補充,可有效預防貧血,確保孕期健康與胎兒順利發育。如果有特殊需求或營養攝取困難,應諮詢醫生,選擇合適的補充方式,為寶寶的健康打下堅實基礎。

超市優惠情報交流whatsapp群組立即加入

發佈留言